

.jpg)










今日集合於桃園國際機場。
今天飛航時間:台北✈香港,香港✈莫斯科,莫斯科✈摩爾曼斯克,
飛機上提供1次簡餐+2次俄羅斯套餐。
俄羅斯航空飛機上還提供:個人小電視、休息眼罩、拖鞋、充電孔、舒適座椅。
抵達後,辦理入境手續後,轉搭乘境內航班,前往摩爾曼斯克。
將不安排進入莫斯科市區觀光。
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摩爾曼斯克,觀看神秘的北極光的好地方之一。
※期待飛機抵達時,即有機會欣賞到夢幻北極光。
1899年沙皇在這地區建立了第一個軍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科拉灣的戰略地位顯得更加重要。
蘇聯政府於1933年在科拉灣建立北方艦隊分艦隊,1937年改為北方艦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摩爾曼斯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來自盟軍國家的各種物資,通過這裏,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蘇聯各地。
科拉灣位於摩爾曼斯克州內科拉半島北部,東岸是摩爾曼斯克、北莫爾斯克,西岸是波利亞爾內。
長57公里,寬1-7公里。水深70米以上,入口處深達200-300米。兩岸為陡峭岩岸。沿岸重要港口有不凍港摩爾曼斯克和北莫爾斯克等。(部分港口為管制區不開放)
▲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列寧號,退役後停泊在碼頭作為博物館。
這條破冰船在1959年開始修建,是世界上第一艘民用核動力船舶。它在北極地區服役了30多年。在這段時間裡,列寧號破冰船已經走過了65萬多海里的航程,現在這艘功勛卓著的破冰船,被永久下碇、停泊在摩爾曼斯克的碼頭旁,每天都接待著來參觀的遊客們。(開放時間為每週三~週五)
▲摩爾曼斯克地方誌博物館:這裏介紹了自然、歷史,以及二戰中的英雄城摩爾曼斯克。
裡面有北極地區愛斯基摩人的骨製魚鉤和書寫文字,非常有意思。1F是一些破冰船的模型、奧運展廳、手工製作等等。2F是一個動物標本展廳,3F是摩爾曼斯克州歷史&二戰歷史。
摩爾曼斯克北極圈城市標誌碑,碑上載有北緯68度58分、東經33度03分的經緯線刻度;也標誌著我們現在所處之地已深入北極圈內。
阿廖沙雕像:城市的制高點,宛如守護神一般的阿廖沙巨像可以說是摩爾曼斯克的象征了。它屹立在科拉灣上,遠遠地看著科拉灣,阿廖沙像一個巨人一樣保護著這一帶海灣的和平和安寧。
※從這裡向下俯瞰,永遠是燈火通明,霓虹閃爍。你將可以看到終生難忘的“上帝煙火”北極光。
搭車前往北冰洋小漁村:捷里別爾卡 Teriberka。
捷里別爾卡是柯拉半島北岸、北冰洋上的一個小定居點。始建於17世紀上半葉,曾是季節性漁業基地,
不久後發展成為重要的漁業中心。20世紀60年代,隨著超大船隻的到來,捷裏別爾卡的捕魚業逐漸衰退而留下許多廢棄的船舶。
如今,小鎮位於巴倫支海沿岸(北冰洋陸緣海之一),是海上失事船隻最後的避難之所,岸邊的船舶墓地成為捷里別爾卡的主要景點。
捷里別爾卡最出名的是奧斯卡提名影片《利維坦Leviathan》的故事發生地。
這部基調陰鬱的影片,講述了一名男子與腐敗官員對抗的故事。
當世界還在討論巴倫支海海域的什托克曼油氣田投入多少資金的時候,捷里別爾卡卻以它的衰敗之美吸引著旅行家和固執的漁民,
他們選擇冬季和夏季來到這裏,尋找與世隔絕的感覺。在衰敗破落的漁店和早已無人的農場之間,可以看到木柵欄裏殘存零星的苔蘚和極地的灌木林。
在冰天雪地的冬季來這裏追逐北極圈和尋找這小鎮那點失落的榮光,感受那淒美的一刻。
※如遇下雪封路則改至參觀雪鄉哈士奇村落!
※期盼在捷里別爾卡漁村,及北冰洋沿岸,幸運能欣賞到幸福的北極光。
安排住宿: 極光玻璃屋 4人一屋。如住2人,須補價差,每晚4500元/2人。2晚2人合計9000元。
2020年/10月出團,極光玻璃屋 安排 2人一屋,贈送補助不加價。
早餐後,出發前往薩米民族村,這是一個神奇的小村莊,是摩爾曼斯克土著人居住的地方。
克拉半島是薩米人的故鄉。薩米人是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除了俄羅斯之外,他們還生活在一些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在摩爾曼斯克州,大約有2000人左右的薩米人。盡管他們人數不多,但是他們依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克拉半島上的大多數薩米人生活在洛沃澤羅村,在這裡有一個薩米民族文化中心。他們舉行自己民族節日和各種演出的慶祝活動。薩米人都從事捕魚、飼養馬鹿和狩獵活動,過著半遊牧狀態的生活方式。
午餐品嘗薩米民族魚湯、鹿肉和馬鈴薯的蛋糕。
搭乘馴鹿雪橇、或哈士奇狗拉雪橇。穿上薩米民族服裝、餵食馴鹿、北極動物:狐狸、北極狐等。
搭車前往挪威。
沿途欣賞北極凍原區。凍原又叫做苔原,主要指北極圈內一種以苔蘚、地衣、多年生草類和耐寒小灌木構成的植被帶。為典型的寒帶生態系統。這裡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涼爽短促,降水量200—300毫米,風力強勁,土壤下面常有永凍層存在。這種冷濕的環境常造成植物的生理性乾旱。
札波利亞爾內 (俄語:Заполя́рный)人口18,640人。
△Pechenga修道院:俄羅斯東正教修道院,世界最北端的寺院,科拉半島最古老的寺院。
※ 期盼在北極東正教修道院,及北冰洋沿岸,幸運能欣賞到幸福的北極光。
車子越過邊境進入挪威,前往『希爾克內斯』Kirkenes,是挪威芬馬克郡南瓦朗厄爾市的中心鎮,位於挪威和俄羅斯的邊界處。希爾克內斯,意思是「皮斯河源頭」。
從希爾克內斯向南100公里,可到達挪威、芬蘭和俄羅斯三國交界處。
搭乘船隻(視當日天氣,或改搭乘雪地摩托車)親近北冰洋,體驗另一種新奇滋味。
在此還可穿著特殊防寒衣,一股作氣跳進海中體驗“冰海漂浮"的刺激感覺。
※ 特別安排品嘗帝王蟹,大啖北國甘甜清爽的美味肥蟹!
車子越過芬挪邊境,當地的居民薩米人,在家門口的雪地上擺放多個小精靈的玩偶,很有童話氛圍。
薩米人擁有豐富傳統文化,民族服飾色彩豔麗,衣服和帽子上有許多精美的刺繡和飾品。
前往『伊瓦洛』Ivalo-伊納里湖Inari。位於北極圈內500公里,尚未遭到人為破壞的荒原處女地。
【薩米博物館】展示了薩米人歷史和生活習俗。深藍捆紅彩花邊的傳統衣飾、精美毛皮製品和皮鼓等工藝。
晚餐供應傳統美食:以及頗具特色的野味食品,如馴鹿、松雞、鮭魚,森林鮮果以及蘑菇等。
※由於獨特的地理優勢,住宿在伊納里湖湖邊渡假村,是欣賞北極光的理想之地。
今晚特別安排入住湖邊旅館,旅客亦可體驗【芬蘭浴-煙燻桑拿】,
不同一般冷熱交替的三溫暖,藉著白樺樹枝的拍打,達到通體舒暢,充分鬆弛筋骨。
在房外鍋爐用白樺樹木材燒水,木材香氣會隨蒸氣水滲到房內,令使用桑拿者更有怡人享受。
薩米博物館:這裡展示了芬蘭北部,自然和文化從冰川時期至今的發展和變化,展示了各個時期的薩米文化。
根據展出的考古文物,該地區有人類居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00年以前的史前時期,這些文物反映了當時土著居民的生活、居住狀況,以及狩獵、捕魚等勞作情況。
展示了薩米人生活習俗。深藍捆紅彩花邊的傳統衣飾、精美毛皮製品和皮鼓等工藝。
前往羅瓦涅米,是芬蘭拉布蘭區首府,6萬人口,旅遊業十分發達。
羅瓦涅米的地標有橫跨 Kemijoki 河的 Jätkänkynttilä 大橋、Lappia 劇院、市大會堂、極地博物館、等。
每年的聖誕節,羅瓦涅米、聖誕老人村、都在寒冷的北極冬季中有盛大的嘉年華。
聖誕老人村:位於羅瓦涅米以北
聖誕老人郵局:是芬蘭最繁忙的郵局,每年這裡要收到來自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封信,每封信都會保證有回信,信中除了節日問候外,還有一段關於耶誕節的故事。
極地博物館:曾獲得歐洲最佳博物館的頭銜,也是全芬蘭最佳博物館之一。以北極圈內的動植物生態、地理環境、拉普蘭城鎮的發展史、以及薩米人的文化生活習俗為展覽主題。
前往火車站,搭乘【歐洲鐵路】,列車於晚上 21:00 發車,前往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 沿途是北國黑森林湖泊風光,希望幸運的欣賞到夢幻北極光!
抵達赫爾辛基。寄放行李後品嚐芬蘭早餐。之後搭乘大眾交通,悠閒地認識芬蘭首都。
露天自由市場:海港旁大型露天集市,是市民和遊人集中的地方。每天清晨,商販們雲集在這裏,擺起小攤出售新鮮果蔬、海鮮和鮮花以及芬蘭美食、特色民間工藝品、土特產紀念品。
赫爾辛基大教堂:位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市中心的議院廣場上,教堂有一個綠色的大圓頂,周圍是四個小圓頂,上方有12位聖徒的雕像。每年有超過350,000人參觀這座教堂,其中一些人參加宗教儀式,但是大部分只是遊客。它同時也是赫爾辛基大學神學院的禮堂。
前往機場,搭機飛往莫斯科、香港返回台北。
班機香港轉機,飛抵桃園國際機場,結束這趟難忘的北歐北極光夢幻世界十天之旅。